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 > 研究团队>团队建设

潘保田

职务:兰州大学副校长、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兼)

职称:

联系方式:panbt@lzu.edu.cn

个人简介

  潘保田,男,汉族,1964年3月生,山东单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1983年起在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Holloway学院地理系从事国际合作研究;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美国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地壳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任兰州大学科研处处长,2007年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工部部长,2013年5月任兰州大学副校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等。获“甘肃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园丁奖”、“青藏高原优秀青年科技奖”和“甘肃省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和《地理科学》编委等。
主要从事黄河水系发育和青藏高原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较精确测年的基础上对黄河的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黄河是通过河流袭夺、原内流水系相互串联、经过五个发育阶段于1-2万年前最后定型的观点。通过夷平面、剥蚀面和河流阶地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北部第三纪期间经历了三期强烈抬升和两次地形夷平,最近一期抬升主要开始于360万年前;提出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和“放大器”。提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阶地发育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控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科技部基础性研究专项项目课题等20多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科研项目及成果

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125008,黑河中上游形成发育与祁连山中段隆升过程研究,2012/01-2015/12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子课题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粗沙来源与沉积时空变化特征(2011CB403301),2011-2015

主要从事巨水系发育和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主要成果总结如下:

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较精确的测年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黄河全程的形成历史,指出黄河形成是通过袭夺、串联内流水系进行的,先后经历了3.6Ma前、3.6-1.7 Ma、1.7-1.1 Ma、1.1-0.1 Ma和最近10ka等五个发育阶段,较早定量给出了黄河的形成年代,填补了黄河最上游发育研究的不足,有关研究成果完成后,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2、根据夷平面、剥蚀面和河流阶地等资料,进一步完善了青藏高原第三纪高度变化历史和第四纪强烈隆起主要事件发生的年代,丰富了李吉均院士等关于高原隆升过程的观点。指出青藏高原在第三纪经历了两次抬升和两次夷平;导致青藏高原达到现代高度的强烈隆起开始于3.6Ma前,而后经历了多次强烈构造上升事件。3.6Ma BP高原主夷平面解体前其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2.5Ma BP时青藏高原的高度超过2000m,0.6Ma BP时超过3000m,0.1Ma BP以后超过4000m。青藏高原隆起不仅改变了它本身的自然环境,而且对其周围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青藏高原隆起研究基础上,提出青藏高原是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和"放大器"。
3、通过对黄河上游和祁连山等地区河流阶地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黄河上游及其毗邻地区河流阶地的形成发育模式。指出河流阶地的形成受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定河流下切(阶地形成)的时代,构造的影响表现为控制河流下切幅度。
4、根据沙楔等冰缘遗迹,通过较精确的年代测定,恢复了最近15万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边界变化过程,提出最近两次冰期时我国的纬度多年冻土带和高原多年冻土带连成一体,青藏高原冰期气温下降幅度大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5、根据川西甘孜地区晚更新世黄土研究了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部的环境和季风变化,指出甘孜地区黄土记录的气候变化与黄土高原地区存在差异,它与印度洋季风记录的对比较之与全球冰量曲线的对比更为接近,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与印度洋季风在成因上存在内在联系或二者具有共同的驱动机制;根据兰州附近的黄土气候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中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以及其与Heinrich事件和Bond周期的关系。